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是没有囊膜、正义单链RNA的病毒。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旗下有九个属,包括肠道病毒属、鼻病毒属、肝病毒属、心病毒属等。
而这个科的病毒或许有几个成员是我们会听过的,包括:小儿麻痹症、甲型肝炎、手足口症,但小编今天就提一个小儿麻痹症就好。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主要传播方法:粪口传播
别想错方向,粪是这个粪,口是这个口,,粪口传播也确实是把病原体从一个宿主的便便传到另一个宿主的口中,但粪口传播不是指把大便直接吃下去啦XD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卫生设施匮乏,导致水源被粪便污染,当其他人喝到那些被污染的水,就会不小心把藏在便便里的病毒带进体内了。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著名成员: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顾名思义就是小孩子会受到这个病毒的攻击,一般受到攻击的都是0-6岁的小孩。
小儿麻痹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稳定期过后,出现渐进的肌肉萎缩症(肌肉质量下降),四肢无力,感觉疼痛和疲劳,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下降;衰减的上肢功能和肺的功能。患者会感到疲劳,做一点事情就会累,也可能会出现呼吸或吞咽困难,甚至搞不好会在睡眠中暂时停止呼吸。
随着病情发展,四肢逐渐出现各种畸形。早期的畸形可以纠正,后遗症后期瘫痪肌肉不再恢复,肌纤维逐渐萎缩变小,甚至消失。因肌肉萎缩,肌力不平衡和身体的负重,产生组织挛缩,骨关节畸形。常见的畸形有关节挛缩,骨关节变形,马蹄内翻足,足外翻,膝内翻或外翻,骨盆倾斜,脊柱侧凸,下肢缩短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病毒经口进入后起初在口咽,消化道,主要在回肠淋巴组织增殖,少量病毒进入血流被带到其他部位的网状内皮系统,并在那里广泛繁殖。这时,当血液被病毒攻占,病毒就会入侵中枢神经系统。有时病毒也可通过周围神经纤维末梢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能引起显著病理改变的唯一部位是脊髓和大脑,主要累及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髓。大脑的其他部位,包括小脑和皮质运动区都受到较小程度的侵犯。病变可累及大脑、中脑、延髓、小脑及脑干,网状结构、前庭核、小脑蚓突和小脑核也可受损。
病毒对神经元的损害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最终引起噬神经细胞作用。瘫痪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决定于被侵犯神经元的分布。如果刚好被攻占的地方是神经元密集区,那就真的够力了。
本系列会提到的更多病毒种类:
病毒分类 | Baltimore classification | 囊膜 | 著名例子 |
双链DNA病毒【dsDNA】 | 无 | 人乳头瘤病毒(HPV) | |
双链DNA病毒【dsDNA】 | 有 | 天花 | |
双链DNA病毒【dsDNA】 | 有 | 水痘&带状疱疹 | |
双链DNA病毒【dsDNA】 | 有 | 乙型肝炎 | |
正单链RNA病毒【+ssRNA】 | 有 | 日本脑炎&骨痛热症 | |
正单链RNA病毒【+ssRNA】 | 有 | 基孔肯雅热 | |
正单链RNA病毒【+ssRNA】 | 有 | 新型冠状肺炎 | |
正单链RNA病毒【+ssRNA】 | 无 | 小儿麻痹症 | |
负单链RNA病毒 【-ssRNA】 | 有 | 狂犬病 | |
负单链RNA病毒 【-ssRNA】 | 有 | 伊波拉出血热 | |
负单链RNA病毒 【-ssRNA】 | 有 | H1N1 | |
负单链RNA病毒 【-ssRNA】 | 有 | 艾滋病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