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说到,王莽废汉帝自立,改国号为新,并进行大量改革来解决西汉后期所产生的社会矛盾,例如:
1)禁止买卖奴婢,以防农民破产为奴。
2)实行王田政策,规定土地一律为国家所有。男丁不足八人,而田过九百亩者,多余的土地需分给九族或者是邻里。
3)实行“五均”、“六筦”之法,由政府控制工商业,盐、铁、酒改成国家专卖。
4)进行货币改革,废除五铢钱,另制金、银、龟、贝、钱、布六种货币。
“五均”“六筦”的实行严重管制了物价和加强税收,而货币繁多、换算繁杂造成社会和经济的极大混乱。再加上对匈奴的战争,以及连年灾荒,物价腾贵,这种种的因素,导致了最终的农民起义。
在众多起义军中,比较出名的就是赤眉军、绿林军。这两支义军一路获胜,直取长安。公元23年,绿林军和王莽军在昆阳大战,绿林军大获全胜。之后,绿林军北上攻打长安,王莽在乱军中被杀死,新朝灭亡(从公元9年至公元23年共14年),正式迎来东汉时期。
让我们先来看看东汉时期的皇帝的谥号及在位时间吧!
~我是你们可爱的分割线~
【汉更始帝刘玄是属于两汉之际绿林军拥立的皇帝,不是东汉皇帝。】
【公元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皇帝。】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在鄗称帝,国号仍然是汉,史称东汉。因此,汉光武帝才是东汉第一位皇帝。】
【东汉众人认为刘懿是奸臣所立为皇帝的,并非正统,加上在位不到一年,又没有特别功绩,因此不值得给他加上谥号和追认为皇帝。】
【挂号()是指庙号哦。】
~~我还是你们可爱的分割线~~
汉更始帝、刘盆子
在上面有说到,在新朝末期,有绿林军和赤眉军两支起义军。公元23年,刘玄率领的绿林军拥立刘玄为皇帝。打败了王莽军后,刘玄定都洛阳。由于刘玄不信任其手下大将刘秀,因此把刘秀丢去河北一带,刘秀在河北那里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由于刘玄和刘秀心生两意,因此刘秀的手下一直劝他自立为皇帝。公元24年,刘玄迁都至长安。
说回赤眉军,原本赤眉军是愿意投降的,但刘玄恢复汉室后,由于性格迂腐,重用小人,因此公元25年,赤眉军拥立刘盆子为皇帝,刘秀见状,不能输啊,于是在鄗称帝,国号仍然是汉,史称东汉。所以,公元25年算是一个很奇葩的年份,竟然同时出现三个皇帝,虽然不久之后刘盆子率领的赤眉军攻进长安,打到汉更始帝投降,但最起码三个皇帝同时出现的奇景也维持了大概3个月。还是公元25年,刘盆子率领赤眉军攻进长安,把汉更始帝打到投降,之后便把投降的汉更始帝给杀了。公元27年,河北地区的汉光武帝攻进长安,统一东汉。
汉光武帝
东汉初期,由于连年的战争导致经济衰败,社会动荡,为了恢复,汉光武帝做了以下不少措施:
(政治方面)
1)由于西汉旧都长安经过战争而变得残破,因此迁都洛阳。
2)以“柔道治国”的理念,对于不擅长治国的武将,给予优厚待遇,但不给实权。
3)重用节操高尚、熟悉典章、治国有方的文臣。
4)扩大尚书台组织,取代三公,加强地方检察制度。
5)致力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防范功臣、宗室诸王以及外戚专权。
(经济方面)
1)颁布释放奴婢及禁止杀害奴婢的诏令。
2)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
3)裁剪合并地方官衙,恢复军队,让大批劳动力返乡生产。
4)恢复西汉三十税一的制度。
通过以上种种的措施,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下来,史称为“光武中兴”。东汉经“光武中兴”,社会的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文化进一步发展,太学林立,学术气氛浓厚。
汉明帝、汉章帝
明章两帝在位的时候,吏治清廉,境内安定。加以多次下诏招抚流民,以郡国公田赐贫人、贷种食,并兴修水利。史书记载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汉光武帝末年的时候全国人口约2100万,直到汉章帝末年时,全国人口已经达到4300万。
除此之外,两帝在位期间征伐北匈奴,扩大东汉版图,加上因为东汉强盛,位于西南部的哀牢国也表态归附东汉,这初步奠定了中国对云南地区的统治范围。汉明帝时期,听得西域有神,他便派使者到天竺求得其书,并在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明章二帝在位时期,秉承刘秀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屡下诏招抚流民,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九次;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经营西域,打到匈奴怕怕,这段时间“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号称“明章之治”。
汉和帝、汉殇帝、汉安帝、刘懿、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
从汉和帝开始,就是东汉开始走向衰败的第一步。外戚、宦官轮流掌权,并进行多次斗争,造成东汉政治黑暗。
由于汉章帝驾崩时,汉和帝才10岁,因此由他的养母窦太后掌权。窦太后仰仗她的兄长,导致了窦氏集团的专权。不过,汉和帝长大后,重新掌握政权,和宦官联手剿灭窦氏,而且亲政后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汉和帝曾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招纳贤士,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军事外交上降服匈奴,并任命班超平定西域诸国,致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
汉殇帝继位的时候更够力,继位的时候才只有三个月,因此由邓太后的兄长掌权,邓氏集团崛起。汉殇帝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邓氏集团便扶持汉安帝上位。因为汉安帝是邓氏集团拥立的,因此自然也成了傀儡。直到邓太后去世,汉安帝才正式掌权,并扫清了邓氏集团。
汉安帝死后,阎氏集团拥立刘懿上位。刘懿继位两百多天后就因病去世,而不久之后阎氏集团也被宦官消灭。之后,宦官又拥立了汉顺帝继位。然而,汉顺帝上位后对外戚放任自流,结果导致梁氏集团整个大崛起,梁氏集团就这样开启了20多年的专政。接下来的汉冲帝、汉质帝两位皇帝都被梁氏集团牢牢控制,汉质帝甚至只是因为讲错一句话就被毒杀。
汉桓帝、汉灵帝
公元159年,汉桓帝即位之后,为了剿灭梁氏集团,他不惜与宦官联手。最终,诛灭梁氏后,他把与他同谋的十三个宦官封侯。没想到,宦官比外戚还要腐败,而这引起了士大夫的不满,因此士大夫与外戚联手打击宦官。双方斗争激烈,导致了“党锢之祸”(公元166年发生),正直的士大夫全都被排斥,东汉王朝从此江河日下,接近灭亡。
汉灵帝即位后,昏庸无道,成天沉迷于女色。汉灵帝比桓帝更信用宦官。汉灵帝把朝政全交给宦官,使政局更为恶化,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公元168年)。到了公元194年,因为黄巾起义,一个太守提出要一致对外,因此提议解除党锢之禁,藉以缓和内部矛盾,以便可以集中精力对付黄巾。最终,汉灵帝同意释放被关的人,但其实已经为时已晚。
汉少帝、汉献帝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汉少帝继位。外戚何进官拜大将军,掌控朝廷,志于铲除宦官势力,但何太后反对,士大夫领袖袁绍提出建议,让西北军董卓进京,逼迫何太后答应。何进同意了袁绍的建议。然而事情泄漏,宦官先下手为强,杀死何进。然后,袁绍知道了就直接杀进去大杀宦官。
结果,宦官和外戚两股势力两败俱伤,让董卓得益。董卓为了树立威信,把汉少帝废了,并改立汉献帝。公元190年,董卓杀害汉少帝和何太后,并劫持汉献帝,然后迁都至长安。这样一来各路诸侯就不爽了,于是就联盟搞了一个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然而并没有什么用,盟军关系自己破裂了。然后,董卓又在乱搞,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与此同时,各地军阀大混战,你打我,我打你,以增加自身的实力,从今以后,整个朝廷威望荡然无存。
公元192年,大臣王允教唆董卓手下吕布杀害董卓,杀了董卓之后,董卓之乱结束。然而,之后董卓的部将反击,王允被杀,东汉政府再度大混乱。公元195年,董卓的部将内斗,汉献帝和大臣逃到洛阳。公元196年,曹操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之后曹操手握朝统大权。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定都洛阳,改国号为“魏”,史称“曹魏”,自此东汉灭亡,中国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如果我们回头看,我们可以发现,东汉之所以会灭亡,其实有几个主要原因:
1)后期政治腐朽。
例子1:汉桓帝一天到晚沉溺于酒色歌舞,其他的什么都不理。
例子2:汉灵帝为了修建宫室下令每亩田地增税十钱,并且为了赚钱公开卖官职。简单来说就是即使有钱没脑,大官还是可以给你做。
2)地方军阀势力强大,中央完全管不动。
3)“黄巾军发动黄巾起事,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有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实际上已瓦解了东汉的腐朽政治。
特别提到一点,如果对于三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下载一款名叫“黎明三国”的游戏,这款游戏有介绍不少的三国时期的武将,以及当时各路军阀的分布,边玩边学习,你值得拥有!
(为什么不等到介绍三国时期才介绍这款游戏?没什么原因,纯粹是忍不住口,想说出来罢了。)
上一篇:历史笔记(中国近代以前)(西楚时期和西汉)
1)禁止买卖奴婢,以防农民破产为奴。
2)实行王田政策,规定土地一律为国家所有。男丁不足八人,而田过九百亩者,多余的土地需分给九族或者是邻里。
3)实行“五均”、“六筦”之法,由政府控制工商业,盐、铁、酒改成国家专卖。
4)进行货币改革,废除五铢钱,另制金、银、龟、贝、钱、布六种货币。
“五均”“六筦”的实行严重管制了物价和加强税收,而货币繁多、换算繁杂造成社会和经济的极大混乱。再加上对匈奴的战争,以及连年灾荒,物价腾贵,这种种的因素,导致了最终的农民起义。
在众多起义军中,比较出名的就是赤眉军、绿林军。这两支义军一路获胜,直取长安。公元23年,绿林军和王莽军在昆阳大战,绿林军大获全胜。之后,绿林军北上攻打长安,王莽在乱军中被杀死,新朝灭亡(从公元9年至公元23年共14年),正式迎来东汉时期。
让我们先来看看东汉时期的皇帝的谥号及在位时间吧!
~我是你们可爱的分割线~
谥号
|
在位时间
|
庙号
|
起义军推选出的皇帝
|
||
汉更始帝
|
公元23-25年
|
|
刘盆子
|
公元25-27年
|
|
东汉皇帝
|
||
汉光武帝
|
公元25-257年
|
世宗
|
汉明帝
|
公元57-75年
|
显宗
|
汉章帝
|
公元75-88年
|
肃宗
|
汉和帝
|
公元88-105年
|
穆宗
|
汉殇帝
|
公元105-106年
|
|
汉安帝
|
公元106-125年
|
恭宗
|
刘懿
|
公元125年
|
|
汉顺帝
|
公元125-144年
|
敬宗
|
汉冲帝
|
公元144-145年
|
|
汉质帝
|
公元145-146年
|
|
汉桓帝
|
公元146-167年
|
威宗
|
汉灵帝
|
公元168-189年
|
|
汉少帝
|
公元189年
|
|
汉献帝
|
公元189-220年
|
【汉更始帝刘玄是属于两汉之际绿林军拥立的皇帝,不是东汉皇帝。】
【公元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皇帝。】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在鄗称帝,国号仍然是汉,史称东汉。因此,汉光武帝才是东汉第一位皇帝。】
【东汉众人认为刘懿是奸臣所立为皇帝的,并非正统,加上在位不到一年,又没有特别功绩,因此不值得给他加上谥号和追认为皇帝。】
【挂号()是指庙号哦。】
~~我还是你们可爱的分割线~~
汉更始帝、刘盆子
在上面有说到,在新朝末期,有绿林军和赤眉军两支起义军。公元23年,刘玄率领的绿林军拥立刘玄为皇帝。打败了王莽军后,刘玄定都洛阳。由于刘玄不信任其手下大将刘秀,因此把刘秀丢去河北一带,刘秀在河北那里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由于刘玄和刘秀心生两意,因此刘秀的手下一直劝他自立为皇帝。公元24年,刘玄迁都至长安。
说回赤眉军,原本赤眉军是愿意投降的,但刘玄恢复汉室后,由于性格迂腐,重用小人,因此公元25年,赤眉军拥立刘盆子为皇帝,刘秀见状,不能输啊,于是在鄗称帝,国号仍然是汉,史称东汉。所以,公元25年算是一个很奇葩的年份,竟然同时出现三个皇帝,虽然不久之后刘盆子率领的赤眉军攻进长安,打到汉更始帝投降,但最起码三个皇帝同时出现的奇景也维持了大概3个月。还是公元25年,刘盆子率领赤眉军攻进长安,把汉更始帝打到投降,之后便把投降的汉更始帝给杀了。公元27年,河北地区的汉光武帝攻进长安,统一东汉。
汉光武帝
东汉初期,由于连年的战争导致经济衰败,社会动荡,为了恢复,汉光武帝做了以下不少措施:
(政治方面)
1)由于西汉旧都长安经过战争而变得残破,因此迁都洛阳。
2)以“柔道治国”的理念,对于不擅长治国的武将,给予优厚待遇,但不给实权。
3)重用节操高尚、熟悉典章、治国有方的文臣。
4)扩大尚书台组织,取代三公,加强地方检察制度。
5)致力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防范功臣、宗室诸王以及外戚专权。
(经济方面)
1)颁布释放奴婢及禁止杀害奴婢的诏令。
2)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
3)裁剪合并地方官衙,恢复军队,让大批劳动力返乡生产。
4)恢复西汉三十税一的制度。
通过以上种种的措施,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下来,史称为“光武中兴”。东汉经“光武中兴”,社会的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文化进一步发展,太学林立,学术气氛浓厚。
汉明帝、汉章帝
明章两帝在位的时候,吏治清廉,境内安定。加以多次下诏招抚流民,以郡国公田赐贫人、贷种食,并兴修水利。史书记载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汉光武帝末年的时候全国人口约2100万,直到汉章帝末年时,全国人口已经达到4300万。
除此之外,两帝在位期间征伐北匈奴,扩大东汉版图,加上因为东汉强盛,位于西南部的哀牢国也表态归附东汉,这初步奠定了中国对云南地区的统治范围。汉明帝时期,听得西域有神,他便派使者到天竺求得其书,并在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明章二帝在位时期,秉承刘秀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屡下诏招抚流民,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九次;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经营西域,打到匈奴怕怕,这段时间“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号称“明章之治”。
汉和帝、汉殇帝、汉安帝、刘懿、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
从汉和帝开始,就是东汉开始走向衰败的第一步。外戚、宦官轮流掌权,并进行多次斗争,造成东汉政治黑暗。
由于汉章帝驾崩时,汉和帝才10岁,因此由他的养母窦太后掌权。窦太后仰仗她的兄长,导致了窦氏集团的专权。不过,汉和帝长大后,重新掌握政权,和宦官联手剿灭窦氏,而且亲政后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汉和帝曾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招纳贤士,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军事外交上降服匈奴,并任命班超平定西域诸国,致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
汉殇帝继位的时候更够力,继位的时候才只有三个月,因此由邓太后的兄长掌权,邓氏集团崛起。汉殇帝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邓氏集团便扶持汉安帝上位。因为汉安帝是邓氏集团拥立的,因此自然也成了傀儡。直到邓太后去世,汉安帝才正式掌权,并扫清了邓氏集团。
汉安帝死后,阎氏集团拥立刘懿上位。刘懿继位两百多天后就因病去世,而不久之后阎氏集团也被宦官消灭。之后,宦官又拥立了汉顺帝继位。然而,汉顺帝上位后对外戚放任自流,结果导致梁氏集团整个大崛起,梁氏集团就这样开启了20多年的专政。接下来的汉冲帝、汉质帝两位皇帝都被梁氏集团牢牢控制,汉质帝甚至只是因为讲错一句话就被毒杀。
汉桓帝、汉灵帝
公元159年,汉桓帝即位之后,为了剿灭梁氏集团,他不惜与宦官联手。最终,诛灭梁氏后,他把与他同谋的十三个宦官封侯。没想到,宦官比外戚还要腐败,而这引起了士大夫的不满,因此士大夫与外戚联手打击宦官。双方斗争激烈,导致了“党锢之祸”(公元166年发生),正直的士大夫全都被排斥,东汉王朝从此江河日下,接近灭亡。
汉灵帝即位后,昏庸无道,成天沉迷于女色。汉灵帝比桓帝更信用宦官。汉灵帝把朝政全交给宦官,使政局更为恶化,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公元168年)。到了公元194年,因为黄巾起义,一个太守提出要一致对外,因此提议解除党锢之禁,藉以缓和内部矛盾,以便可以集中精力对付黄巾。最终,汉灵帝同意释放被关的人,但其实已经为时已晚。
汉少帝、汉献帝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汉少帝继位。外戚何进官拜大将军,掌控朝廷,志于铲除宦官势力,但何太后反对,士大夫领袖袁绍提出建议,让西北军董卓进京,逼迫何太后答应。何进同意了袁绍的建议。然而事情泄漏,宦官先下手为强,杀死何进。然后,袁绍知道了就直接杀进去大杀宦官。
结果,宦官和外戚两股势力两败俱伤,让董卓得益。董卓为了树立威信,把汉少帝废了,并改立汉献帝。公元190年,董卓杀害汉少帝和何太后,并劫持汉献帝,然后迁都至长安。这样一来各路诸侯就不爽了,于是就联盟搞了一个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然而并没有什么用,盟军关系自己破裂了。然后,董卓又在乱搞,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与此同时,各地军阀大混战,你打我,我打你,以增加自身的实力,从今以后,整个朝廷威望荡然无存。
公元192年,大臣王允教唆董卓手下吕布杀害董卓,杀了董卓之后,董卓之乱结束。然而,之后董卓的部将反击,王允被杀,东汉政府再度大混乱。公元195年,董卓的部将内斗,汉献帝和大臣逃到洛阳。公元196年,曹操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之后曹操手握朝统大权。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定都洛阳,改国号为“魏”,史称“曹魏”,自此东汉灭亡,中国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如果我们回头看,我们可以发现,东汉之所以会灭亡,其实有几个主要原因:
1)后期政治腐朽。
例子1:汉桓帝一天到晚沉溺于酒色歌舞,其他的什么都不理。
例子2:汉灵帝为了修建宫室下令每亩田地增税十钱,并且为了赚钱公开卖官职。简单来说就是即使有钱没脑,大官还是可以给你做。
2)地方军阀势力强大,中央完全管不动。
3)“黄巾军发动黄巾起事,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有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实际上已瓦解了东汉的腐朽政治。
特别提到一点,如果对于三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下载一款名叫“黎明三国”的游戏,这款游戏有介绍不少的三国时期的武将,以及当时各路军阀的分布,边玩边学习,你值得拥有!
(为什么不等到介绍三国时期才介绍这款游戏?没什么原因,纯粹是忍不住口,想说出来罢了。)
上一篇:历史笔记(中国近代以前)(西楚时期和西汉)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