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
|
在位时间
|
庙号
|
隋文帝
|
581-604年
|
高祖
|
隋炀帝
|
604-618年
|
世祖
|
隋恭帝
|
617-618年
|
世宗
|
杨浩
|
618年
|
-
|
杨侗(隋末帝)
|
618-619年
|
-
|
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589年,隋文帝南下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统一中国。隋文帝是一名有做事的皇帝,他在政治、经济、学术、军事上都推行了措施,加上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人口增加、府库充实、外患较少、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因此史称为“开皇之治”。他在即位后发奋求治,国力日渐变强,为统一中国做好了准备。
604年,隋文帝驾崩,隋炀帝继位。隋炀帝在位前期国力依然强盛,隋炀帝下令迁都洛阳,开凿沟通中国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以便带动中原与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商贸发展,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此外,隋炀帝对四周展开征讨,扩大了隋朝版图。
然而,因为隋炀帝过于急功近利,反而对社会造成了破坏。隋炀帝亡国的原因在于好大喜功且贪慕虚荣,在大规模地开发经营西域中,用金钱来引诱西域的商人来朝贸易,还命令西域商人所经过的大运河杭州段,地方郡县要殷勤招待。这极大程度地浪费了国家巨大的财富。
为了享乐,隋炀帝在营建东都的时候修建华丽宫苑,并征集各地的奇材异石。三次乘龙舟巡许都,随行船只几千艘,沿路的州县必须供应最好的食品。
隋炀帝前后三次对高丽的用兵,使隋朝的国力大减,隋炀帝的末路可以说和征伐高丽有很大的关系。第一次征伐失败,三十多万人的队伍,最后仅有二三千人返回。第二次出兵被迫撤兵,这时天下将乱,王朝已经显露出败亡之兆。但隋炀帝丝毫不理,坚持要第三次出兵,这次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军打败了高丽军队,高丽王高元遣使投降。虽然隋朝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但是战事耗费很大,激起人民的反抗。
此外,隋炀帝规定反抗朝廷者,无论轻重,不需要报告朝廷便可斩首。隋炀帝还制定了诛九族法令,更是人民反抗的其中一个原因。其实本来隋炀帝制定的法律刑法很轻,但由于后期太多人反叛作乱,因此隋炀帝才加强法律。
从611年起就一直有人民反抗,但一直被隋军镇压了下来。616年,隋炀帝率众前往江都修建丹阳宫,并计划迁都丹阳。跟随他的大臣卫士多是关中和中原人,不愿意长居江南,加上江都粮尽,人人都想逃回中原。之后,看到中原大乱,更加无心回归中原。618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了隋炀帝,立杨浩为帝。之后,又杀了杨浩,自立为帝,国号为许,最终被唐将李神通剿灭。
话分两头,在中原,617年的时候,李渊攻进长安,立隋恭帝,李渊自封丞相,进封唐王。618年,李渊逼迫隋恭帝让位,并正式称帝,国号唐,史称唐高祖。
话分第三头(这次真的是最后一头了啦),在洛阳,王世充得知隋炀帝死讯,便拥立杨侗为帝,619年,王世充罢黜杨侗,并在两个月之后杀害了他,隋朝亡。
在隋文帝统治时期和隋炀帝统治初期,他们进行了几项改革,包括:
1)官制改革与科举制度的创立
a)三省六部制
隋朝废除了北周的中央官制,并综合历代制度而制成三省六部制,即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则为吏、户、礼、兵、刑、工。这个是中央最高政权机构,并且被其他朝代沿用下去。
b)州县两级制
由于州郡数目过多,因此下令度郡,并裁汰冗官,节省中央开支,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c)科举制度的创立
2)府兵制的改革
沿袭前朝的府兵制,却不实行军民异籍。这样一来可以清出胡汉分治的遗迹,有利于国家统一及民族融合。
3)制定《开皇律》
除去酷刑,减掉部分刑律。百姓可以越级上诉,直接把案件禀告给朝廷。这么样对于抑制世家豪族为非作歹有很大的作用。
4)整理户籍
推迟服役年龄,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此外,隋朝时期招来许多逃亡的农民,使他们重新编入户籍,隋的户籍增长快速,国家税收大大增加。
5)兴建两都
隋文帝命令宇文恺建立大兴城;隋炀帝命令宇文恺修建东都洛阳。
6)广设仓窖
隋朝在交通要地建立仓窖,有官仓(供应国家用粮)、义仓(设于乡间,水灾或旱灾的时候可以用来赈济。在隋朝末年,东都的帛布仍然堆积如山,用都用不完。唐朝建立二十年后,隋朝的窖藏仍未用完。
7)开通运河
隋炀帝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运河开通至方便南北物资的转运,巩固了中国的统一及南北文化的交流,有助于发展运河沿河沿岸城市。
隋朝对于中国的历史有极大的影响,让我们来看看吧!
1)隋朝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为唐朝长期统一(618-907年)奠定了基础。
2)开创了中国中世纪的盛世局面。
3)开通运河。
4)创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对于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隋朝的历史,之后就是唐朝了,如果有任何想讨论的欢迎在下方留言!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