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看明朝时期有什么发展吧!
1)郑和下西洋
2)传教士
3)财政
4)手工业
5)商业
6)书籍
7)学说
8)文学
9)科学
1)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掌权时期,他派郑和下西洋去,主要目的有:
a)建立明朝威望
b)招纳各国入贡
c)重振汉唐声威
d)开拓海外贸易
e)增加政府收入
f)联络西洋各国(牵制西部帖木儿帝国)
g)寻找惠帝下落
郑和七下西洋,到亚非各国进行贸易。郑和所到之处一定会扬国威,对臣服的国家就赏赐金帛,对不臣服的国家就赏赐拳头~(喂!)其中一些不服的国家包括旧港、锡兰、苏门答腊,结果明朝军队就分别把他们的老大陈祖义、亚烈苦奈儿、苏干刺抓起来,然后他们就统统臣服了。明朝军队还帮助满刺加摆脱了暹罗的羁绊并获得独立。西洋诸国也因此派来使者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
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呢?可多着呢!让我们一个个来看——
a)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早,航行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人数之众、到达的地方之多,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b)
郑和下一下西洋,就帮助明朝开辟了印度沿海岸与南洋群岛的市场,促进了中国的海外贸易,刺激工商业的发展,丰富了物资生活。
【中国➡️南洋:瓷、丝、茶;南洋➡️中国:香料、染料、宝石】
c)
郑和通过宣传+武力的组合取得南海霸权,南洋诸国纷纷到中国朝贡以示臣属。
d)
【照片】
增加了地理知识。郑和在沿途做记录并绘制地图,这有利于沟通中国的海上交通,使中国获得许多航海地理知识。
e)
海上航路的开发吸引了中国沿海人民迁移至南洋,并且带去了中国的生产技术、文化、制造品,促进南洋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朝初期,倭寇(日本武士、商人、强盗)常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勾结奸商掠夺分赃,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因此,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去抗倭,并且连赢9场。之后,戚继光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俞大猷联手灭倭。
日本的丰臣秀吉派兵攻打朝鲜,朝鲜人民反抗,并且请求明朝支援。明朝应朝鲜要求前来支援,并且屡败敌人,收复失地。
2)传教士
从远道来的传教士都是非常尊重中华文化,他们学习汉语,并取了华文姓名,研究古籍,穿汉服。
他们不仅前来学习中华文化,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科学知识,这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一定的作用。另外,他们也把中国文化介绍去西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明神宗时期,利玛窦来到北京,并且呈上《万国舆图》、西洋琴、自鸣钟。
明朝时期著名的传教士包括艾儒略、汤若望、南怀仁。
3)财政
明太祖上位后,便立刻立法扶贫抑富,重订赋役,设黄册登记壮丁及田亩,制造度量田亩之图,分区为册(也称为鱼鳞图册),凡是要买卖田亩的都要先登记。
明朝中叶,黄册、鱼鳞图册因为吏治败坏而久未修订,错误很多,因此造成赋役混乱,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为了改善国家的经济,明朝政府将所有赋税合一,称为“一条鞭(编)法”。
4)手工业
明朝时期减轻了商税,书本、农具等都免税,而且工匠需要服役的时间也相较更短。这些都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明朝时期有许多瓷器出产,例如青花瓷、“祭红”,而景德镇更是出产瓷器的制瓷中心。
大钟寺有世界上最大的铜钟,反映了明朝冶炼技术之高。
5)商业
明朝时期生产水平提高,社会分工扩大,国内外市场都得以被开拓。明朝的农作物的产量多,这为家庭副业、手工业提高了原料市场。
明朝时期也出现了脚踏纱车、轧棉搅车等,棉纺织品产量提高。
另外,明朝时期也出现了以某行业著称的市镇,例如:
a)湖北河口——商业
b)广东佛山——冶铁业
c)苏州盛泽镇——丝织业
商人在各地设置会馆、组织商帮,形成地方性商人集团,这有助于促进各地商业流通,有效的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封闭经济。
明朝初期禁止金银的使用,以免破坏纸钞流通。然而,工商业的发展使得民间仍然需要引用白银。明英宗时期,他规定江南赋税以白银折纳,白银因此称为主要货币。
6)书籍
明朝时期,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这本书被称为“东方文学巨典”。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属于农学巨著,书中有西方科学知识。
宋应星则编写了《天工开物》,记叙了明代手工业、农业的生产技术,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霞客则写了《徐霞客游记》,属于地理学著作,书中描述了地表岩溶的各类地貌形态。
明成祖命人编写《永乐大典》,是中国首部综合性大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人事、道德、制度、艺术、文学、政治。
7)学说
王阳明发展了心学(也称为王学),主张人心为宇宙本体,为天地万物主宰。他肯定了人的主题位置,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
李贽因为突破了王学的束缚,因此被称为“异端”。
8)文学
明朝时期的主要成就是章回小说,它们生动地反映了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明代的《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金瓶梅》(王世贞)合称为“明代四大奇书”。
明朝的戏剧非常多,而且主要是描述男女真心相爱,由此批判封建礼教。汤显祖的《牡丹亭》反映了作者主张文学应该表现真实情感的思想。
书法方面,明朝以行书、草书见长。“吴门三家”各有所长,当中祝允明的笔势劲健;文征明擅长小楷;王宠则擅长行草。另外,明朝政治人物兼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有“颜骨赵姿”的说法。
明朝的绘画以山水、花鸟画为主,“吴派”(沈周、文征明、仇英、唐寅)的诗书画相结合,作品的意境深远。
9)科学
a)汤若望
汤若望写出了《时宪历》、《新法算书》,另外,他的《远镜说》说明了望远镜的制造和光学原理。
b)利玛窦
他和徐光启一同写出了《几何原本》,另外,他也向明神宗献上《万国舆图》,直到这时中国才知道这个世界上五大洲的存在。
c)邓玉函
邓玉函写的《奇器图说》介绍了西方的力学与机械。
d)熊三拔
熊三拔的《泰西水法》介绍了水利知识。
e)艾儒略
艾儒略写过《集合要法》,还有《职方外纪》,这让中国得以接触西洋地理学。
这就是小编的笔记,有任何想讨论的欢迎在下方留言!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