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是要补充上一篇文章没有讲齐的东西,毕竟明朝近300年的历史,单单一篇的话不只小编晕,估计连读者也要一起晕。话不多说,就让我们来看看吧!(主要明朝历史请看这里)
①明太祖的改革
②明成祖的改革
③宦官专权
④明朝灭亡的原因
①
明太祖朱元璋在打倒元朝后,强化了君权,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于中央机构,他做出了以下变革:
1)废丞相,提高六部事权
朱元璋废掉丞相后,把六部事权提高,这六部都听命于皇帝,且各设尚书一人。
2)军政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共辖
兵部可以调兵,但不可以统率军队;五军都督府则相反·,两者都听命于皇帝。这样可以制衡双方,要作乱也没那么容易。
3)以都察院为最高检察机构
下设监察御史用来巡查地方,而且听命于皇帝,这样得以加强对官吏的控制。
4)锦衣卫
锦衣卫是侍卫皇帝的亲军,负责镇压人民、监视官吏;明朝先后设下东厂、西厂,由宦官统领,搜捕那些被认为不喜欢皇帝的人。这些特务机构的设立加强了政权。
对于地方机构,明太祖做出了以下改革:
1)设三司
明太祖设立布政使司(管理行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政)。三方互不统属,直属中央。这样可以防止地方擅权,同时也有利于集权于中央。
2)卫所制度
“所”为基本单位,属都指挥使司;军队实行屯田自养;军士世袭,不得脱籍,以确保有足够的兵源。
另外,太祖认为要治理乱世,就必须用重刑罚,因此制了《大明律》。《大明律》上写着:处罚大臣使用廷杖;功臣做错事,就要大加杀害,例子就是胡惟庸、蓝玉案。
在科举考试方面,明太祖规定以四书五经为题,只可根据《四书集注》议论。明太祖也规定要使用八股文,这种种都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
为了巩固政权,明太祖分封诸王,初则“列爵而不临民,分土而不任事”,用亲王来防守边境,专门处理军务。但是,只有小事可以可以自己做决定,大事要请示皇帝。这样一来,亲王虽然有一定军权,但是干预不了民政,这样可以避免藩主势力太大。
②
明成祖朱棣在攻下南京,打到明惠宗不知去向之后,为了巩固政权,因此做了以下措施:
1)削藩势力
明成祖削弱藩王的势力,部分藩王被弄去其他地方,而部分则被罢黜,这样一来他们就无法与地方势力勾结。
2)设立内阁
明太祖时期,他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忙,因此设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这就是内阁的前身。
明成祖时期正式成立了内阁制度,内阁只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并不执政。大学士的事权渐重,超过了六部。
3)迁都北京
虽然明太祖打倒了元朝,但跑去北方的北元依然有一定的实力,他们屡次派兵南下骚扰明朝边境。1421年,明成祖为了加强军事防御能力而迁都至北京。
4)经营东北
明成祖设了奴儿干都司,由各族头人担任;另外,明朝政府派人在那边驻守军队,并且设置驿站。
③
明太祖时期,由于看到了之前的朝代的悲惨事迹,因此规定不允许宦官干涉政事。然而,来到明成祖时期,他为了强化君主专制统治而让宦官掌握出使、征讨、监军、统领东厂的大权,渐渐地,宦官的势力就大过内阁了。
明朝中后期,皇帝常常不上朝,使得宦官专权成风。著名的专权宦官包括明宪宗时期的汪治以及明武宗时期的刘瑾。
宦官专权带来了政治腐败,贪污成风,政治大混乱。
④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
早在明神宗时期,“东林党”(也就是正直的士大夫)反对奸臣、宦官把持朝廷。但是,来到明熹宗时期,宦官魏忠贤当权,东林党向皇帝揭发他的恶行,结果反而遭到迫害。统治集团的内部争斗如此激烈,明朝自然就无法把所有精力放在对抗清军了。
2)
明朝后期,地主疯狂掠夺土地,太湖流域有90%的人民失去土地。地主之所以可以这么猖狂,皇帝自然脱不了干系。明神宗赐给他的儿子福王的土地,一次就有200万亩。所以,你说那些平民的土地都去了哪里呢?
3)
明朝末年,明军要和后金军对战(也就是清军)。为了确保够钱打仗,明朝政府加派田赋,并称其为“辽饷”。
加上之后又发生了农民起义事件,明朝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因此增加了“剿饷”、”练饷“。人民的生活更加苦了,就反到更加够力了。
好了,这就是小编想给大家提供的笔记,那我们下个笔记见!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