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抓住了一个砍树的人……他说他在保护森林?!

“你干嘛砍树?”

“因为我要保护森林!”

“???”


以上的对话是不是很荒唐?

先不要急,慢慢看下去,你会对砍树有不一样的了解,甚至会颠覆我们原有的认知。其实,保护森林,种树固然重要,森林抚育砍伐也很重要。


要砍树,是因为当时种得“太多”

在种植防护林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树被砍掉,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一开始就会种很多很多树,把它们种得非常密集,它们的数量本身就是过多的。

如果一大堆树全部集中在一起,就会导致养分、水分、阳光等生长必须品不足,到最后一起死光光。

太多树了啦



或许你会问:欸不是,那一开始就不要种那么多就好啦,种得分散一点那不就ok咯。

其实,要种这么多树,与森林学的一个名词“树冠郁闭”有关。

“树冠郁闭”意思是树冠相互衔接,是森林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树冠郁闭能加强幼林对不良环境因子(比如风沙)的抵御能力,抑制杂草和树抢营养,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森林对当地环境的保护作用。

所以为了避免树林长期不郁闭、难以成林,我们要把树先往多了种。再说,也不是每棵树都能存活下来,所以也要稍微多种一些,好保证有足够多的树可以存活,让幼林提早郁闭。


如果分子不够,那就减少分母吧

密集的种植帮助幼林存活,但接下来,树木之间就会开始彼此挤压、竞争。


按理说,如果不管它们,问题最终也能解决:若干年后,自然会有一些树死掉,一些活下来,形成更成熟的森林。但我们需要让成熟的防护林更快形成,所以要进行人为干预。

哪里长得太密,哪里就砍一部分;哪些树长得不好,也选择性砍一些。还有些“霸王树”,长势很快,树冠很大,遮住下面的树让下面的树长不起来,也要砍掉。一些过高的草本植物、灌木,长得居然比树高,也要砍掉。

幼林时期的这一系列措施,就叫透光伐,目的是在幼林时期,解决树和树以及其它植物之间的矛盾,保证我们要种的树不受我们不想要的树或其它植物压抑,调节树种组成和森林密度。



树苗继续努力生长,树苗越来越高,越来越大,问题也出现了,新的一轮竞争又开始了。树木间不仅在争抢阳光,也争抢土里的营养和水分。举例来说,原本一包面可以喂饱五个5岁的小孩,但现在五个小孩都成长到15岁了,一包面显然是不够分的。

怎么办呢?还是砍一些吧,砍掉森林中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树。这种在中壮龄林时期的抚育措施叫“疏伐”,目的是在中壮龄林时期,进一步调整树种组成和森林密度,促进留下来的树的生长,让不同年龄段的树都能“吃上饭”、都能晒到太阳,占有适宜的营养面积。


你好瘦,砍了


树越长越高,问题又出现了,树拼命往上长,够高了,但不够粗。林学上有个术语叫树木的“胸径”,意思是树和人胸部同高的地方的直径,一般来说是1.3米。通常呢,乔木的株高不能超过胸径的70倍,超出太多就容易倒掉。

如果担心树长得太细,也可以砍掉一部分,让树和树之间的空隙大一些。这样树不急着往上长,可以横向发展,让树长得粗一些。这个就叫“生长伐”。这种砍伐一般用于生产木材的林子,可以更高效培育更优质的木材。





你生病,砍了

有一天,很不幸地,一阵大风吹过来,我们的树还是倒了几棵。树的伤口散发着气味,虽然我们闻不到,但虫子闻到了,真菌的孢子也飘过来了。它们偷偷地在森林里繁殖,并且向周围的树上扩散——森林病虫害发生了。

此时,就要把受害的树都砍掉。不然,生病的树里面的虫卵孵出来、孢子飘出来就会造成更大面积的灾害。

遭受病虫害,被风吹倒、吹折,被雪压断以及其它原因受害的树木都应该及时砍掉,不然就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这种砍伐就叫做“卫生伐”。



森林结构不好,砍了

有时候,砍树可能也是为了改造防护林的结构。


比如说,如果树种过于单一,这个森林生态系统就会很脆弱。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将一些树替换成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树林应对灾害的能力。

此外,如果遇到森林生长状态不佳、选择树种不适合当地情况等问题,也都需要进行结构调整,逐步替换掉相应树木,经营成更健康、更合理的森林生态系统。





结论

去砍树的不一定都是要破坏环境的,很多时候在森林中砍树是合理而且有益的,许多林子每三五年就要适当砍伐一些树木。

当然,如果你遇到一个人砍树,在发现你后追过来砍你,那赶快一边逃跑一边报警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