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2)




 3) 春秋五霸,到底是谁?


春秋五霸,顾名思义,就是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然而,在不同的版本里,出现的五霸却各有不同。如果把所有版本里出现过的五霸加起来,有十二人之多~这12人分别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秦穆公
d) 楚庄王
e) 宋襄公
f) 郑庄公
g) 晋襄公
h) 晋景公
i) 晋悼公
j) 吴王阖闾
k) 吴王夫差
l) 越王勾践

首先,在所有版本里,最没有争议的是齐桓公和晋文公,在所有版本里都有这两个人的身影。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团结其他诸侯,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之后,齐桓公率领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对内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晋文公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平定战乱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和诸侯会盟。史称“践土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正式成为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秦穆公、楚庄王的秦、楚位于较为偏远的地方,因此不太被中原国家所尊重。然而,不论才干、功绩,两人交出来的成绩单都十分显著,无法埋没。因此,在大部分版本里都有出现过秦穆公和楚庄王的名字。

秦穆公交出来的成绩单是:打爆西边的一堆小国,称霸西戎。秦穆公原本是想要直取中原,但偏偏它面前有一个超级强国——晋国。晋国的实力太强,在崤山大战,晋国完爆秦国,使得秦国无法东进,只好转过头来向西边发展。他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12个国家,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慢慢变得强盛。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纷纷抛弃晋国,奔向楚国的怀抱,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正是因为楚庄王,楚国变得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巨大作用。

剩余的八位则顶多在众多版本中出现过两次,大概大概讲一下他们入围的理由:

宋襄公:“仁义”。周朝最注重的就是礼法,而宋襄公则是这么多诸侯里最注重礼法的。

郑庄公:郑庄公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和周天子交恶,击退周、虢、卫、蔡、陈联军,公元前719年,他又击败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使得郑国空前强盛,就连当时的大国齐国也跟着郑国东征西讨,因此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

晋襄公:晋文公的下任晋国君主,在位时举贤任能,为政宽仁,保持晋国霸业。在崤山大战打爆秦国,逼得秦国无法东进,只能向西发展。

晋景公:公元前597年,楚国击败晋国,称霸中原。晋景公在位期间,于公元前585年领兵攻打楚国本土,直接结束了楚国霸业,带领晋国重夺霸业。随后,他又击退了和楚国联盟的齐国,使得齐国臣服于晋国。

晋悼公:公元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他的文治武功带领晋国再次走向全盛,铸造军国霸权,尊天子而令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最终得以完全独霸中原。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纵横家,同时也毫无疑问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伟大的诸侯之一。

吴王阖闾: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伍子胥为丞相,以孙武为将军,使国势日益强盛。公元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

吴王夫差:吴王夫差的老爸阖闾在和越王勾践打仗时被打得重伤不治,吴王夫差为了给他老爸报仇励精图治,增强吴国势力,并在之后和越国的战争完爆越国,越王勾践表示臣服于吴国。之后,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放回越国,夫差自己则没在理勾践,自己带领吴军和十万齐军在艾陵开战,并全歼这些齐军。最后,越王勾践报仇成功,吴王夫差被杀,吴国灭亡。

越王勾践:最著名的事迹是被吴国打败后被放回,之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之后,越王勾践和其他小国开战,最后称霸东南。



最具代表性的春秋五霸版本是《史记索隐》和《荀子·王霸》,他们记载的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以及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