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食物语美食介绍~浙菜~【来自游戏“有间中餐厅”】

今天,小编想给大家介绍一款游戏——中的美食。小编本身是很爱吃东西的,尤其是看到特别的,就会超想吃。因此,当小编看到这款游戏,真的立马就下载了。话不多说,就让小编先来介绍在这个游戏中出现的十种菜系中的其中一种吧!

浙菜

浙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其余七个是川菜、粤菜、苏菜、鲁菜、闽菜、湘菜、徽菜),菜式小巧精致,菜品鲜美,脆软清爽。由于浙江是盛产鱼虾,湖山清秀,山光水秀,淡雅宜人,故菜如奇景。浙菜虽然有分为多种菜,但实际上都有四个共同点,分别是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

让你们看看浙菜的例子~




 干炸响铃是浙江的一道名菜。因为它的腐皮薄如蝉翼,成菜食的时候脆如响铃,因此得名。该菜选用豆腐皮卷入精细肉末,切成寸段,油炸而成,色泽黄亮,鲜香味美。

相传,起初这道菜非常普通,后来被人赏识才逐渐出名。那时候,有一位英雄在一家饭馆中专门点这道菜下酒,不料原料中所需要的油豆皮用完了。这个很想吃干炸响铃的英雄得知油豆皮是在四川处定制,便立刻出店跃马扬鞭去到四川把油豆皮拿回来。店家见他这么贪吃钟爱此菜,便用心烹调,并把油豆皮做成马铃的形状。



 荷叶粉蒸肉是一道享有较高声誉的名菜,相传其名与“西湖十景”的“曲院风荷”有关。首先,在大碗或大盆的底部放上鲜荷叶一张,并将拌好粉的肉铺排放在上面,再盖上一层荷叶,上笼用旺火蒸两个小时直到酥熟,然后用小荷叶把块肉分别包好,吃前再上笼用文火焖蒸30分钟即可。吃起来味道清香,鲜肥软糯而不腻。

荷叶粉蒸肉的由来据说和三国时期关羽的部将周仓有关。周仓手脚上长了一层弄弄的毛,称为飞毛。这层飞毛让周仓可以跑得很快,与关羽的赤兔马并行,而且食物一煮好就可以用手拿来吃,从不怕烫。时间久了,关羽对周仓有了芥蒂,怕他变心,不利于自己。有天晚上,关羽和周仓一起睡,第二天,关羽告诉周仓:“你的毛让我整夜睡得不能安心。”周仓对关羽忠心耿耿,于是就把毛全部刮了。这样一来,周仓不仅拿不到热热的饭菜,也追不上关羽了。有一次出征,面对热气腾腾的饭菜,周仓无法下手,关羽便让周仓用荷叶包着饭菜,边走边吃,抄近路跟上队伍。没想到用荷叶包的饭菜特别好吃,久而久之,经过厨师的改良,“荷叶粉蒸肉”就这样产生了。



 龙井虾仁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名菜。主要食材为河虾和龙井茶,以黄酒和盐作为调料。成菜后,虾仁白嫩,茶叶翠绿色泽淡雅,味美清口。

相传,杭州的厨师受到大诗人兼大吃货苏东坡的词“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启发,把“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龙井新茶和鲜河虾仁烹制而成。有一个典故,话说当年清朝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曾到一个村姑家避雨,喝了她家的龙井茶后觉得很好喝,便讨了一包要。之后,乾隆继续私访,他去到一家客栈要吃东西,因此点了几道菜,其中一道便是虾仁。厨房正炒着,乾隆突然想喝龙井茶,便叫小二过来帮他泡茶。结果,乾隆拿出茶包的时候,不小心露出了龙袍,店小二吃了一惊,急忙告诉店里的厨师,厨师也吓到一下,结果不小心把乾隆的龙井茶当成葱洒在虾仁上。没想到乾隆吃了这道菜觉得超级好吃,于是龙井虾仁便闻名于天下了。


 叫花鸡是江苏常熟地区传统名菜,制法是把加工好的鸡用泥土和荷叶包上烤制。和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的制法相似,都是用加工好的食物包起来并烧烤。叫花鸡的色泽枣红明亮,芳香扑鼻,板酥肉嫩,入口酥烂肥嫩,风味独特。

据说,清朝年间,有一个饿了好几天的乞丐抓到了一只鸡,想要煮来吃,但没有锅也没有调味料,连退毛的开水也找不到。无奈之下,他只好把鸡宰掉并取出内脏,然后用荷叶包好,外面包上泥巴,然后随便找一下枯枝就点火烧了起来。等到烤到泥巴发黄变硬,就把整只鸡往地上一摔,鸡毛就直接脱了,香味四溢。附近一个大户的仆人闻到很香,便跟乞丐询问怎样做的,然后再禀告他的主人。之后,主人就如法炮制,邀请亲友来品尝,众人都赞不绝口,这道菜也因此闻名。



西湖醋鱼的别名为叔嫂传珍、宋嫂鱼,是浙江杭州饭店的一道传统地方风味名菜。通常会选用草鱼作为原料,烹制而成。烧好后,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鳍竖起,鱼肉鲜美,带有蟹味,鲜嫩酸甜。

看到这道菜的别名叫宋嫂鱼,就知道这道菜跟这个名叫宋嫂的肯定脱不了干系。的确,相传,古时候有一对宋氏兄弟以打渔为生,当地恶霸看上了哥哥的老婆,便把哥哥杀害,之后还要加害于弟弟。宋嫂就劝小叔外逃,并给他煮了一条草鱼为他饯行,勉励他“苦甜勿忘百姓辛酸之处”。小叔逃走后,成为了一个清官,并把当年的恶霸杀掉为民除害。在某一次宴会上,他吃到甜中带酸的特色鱼菜,因此找到多年来一直隐姓埋名的嫂嫂,因此辞去官职,重操旧业继续打鱼。后人学习他的烹饪方式,西湖醋鱼也因此出名。











这就是小编对于浙菜的介绍,有任何想沟通的欢迎在下方留言。



更多文章:https://myblog20012001.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24.html

Comments